Housebook60&
Restaurant
MENU
2024.05.25
講座活動

影視職人系列講座|「導演是上帝的視角嗎?」林君陽x許景惠

影視職人系列講座vol. 1 導演 林君陽


景惠和君陽導演同為彰化人,開頭從高中社團經驗切入。

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劇本註記每秒發生的事情,那背後編劇替我們設計的所有相遇及發生,都值得數年後回望,一切的積累陪著你我到現在的位置。


求學階段學會了團隊工作,站在導演的位置不只要學會指揮,還知道讓團隊都能「舒服」是重要的。無論是什麼工作一群人一起時,找到適合的夥伴並非只有導演需要。不過也正因站在導演的位置,才更明白劇組可以長成什麼樣子,每一部戲都能帶出新的領悟。對內是自由各種嘗試,對外如我們看見,君陽導演拍攝的作品,有議題有討論,是刻意選擇嗎?有時候是嗎?有時候是被命運選擇的當下感受到我可以。


「收到與惡的時候我知道我可以,拍完與惡後,再收到劇本,我很難去拍一個有超級大壞人的片。」


有時是因為先選擇才有以後。



鏡頭語言


這次對談最驚喜的是君陽導演分享了過往練習的照片,一天一天堅持拍下照片,練習找到屬於自己的鏡頭語言的過程,直到現在每張照片他都能一一訴說。某刻在鏡頭就會浮出靈光,如參加反核大遊行感受到的氣氛,在拍人選時感受與畫面感都用到了。所有的靈光乍現,無非是平日的吸收學習,這就是#創作者的自覺 。從模仿、崇拜到找到屬於很君陽的詮釋,這不是巧合,是很知道我有這些內容可以變化,能力所及,我可以拍出來的畫面。


看到這裡,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無論如何都堅持做的事嗎?如果有請繼續,如果沒有也不用擔心,理解自己擁有想要創作的慾望,到真正能堅持創作,再到站上舞台,是時間,有時還參雜命運。如導演提到所有的獎項,無非是人為,當時天時地利人和下,所選的最佳。而生命和創作很長,嘗過一次最佳是幸運,日常還是不能背離自己的選擇。練習如常,學習依舊,對世界保持好奇,對自我保有要求。



讓觀眾快速放棄懷疑


我很喜歡君陽導演提及的道德界線,在做足準備,理解角色脈絡時和演員討論,以「角色」其背景和故事走向,總體脈絡互相提出意見的方式。如果演員能在角色裡明白其無助與無奈,那麼演員無需過度使用自身故事去點燃角色活力,而是真的讓角色成為自己,成為觀眾本身,與觀影過程不再懷疑,很快於其中找到和自身生命呼應的情緒。不只避免演員過度個人情緒內耗,也成功使演員達到了精準掌控鬆弛有度,表演有新的體驗。君陽導演選擇「我們一起把這個角色透過討論與感觸建構出來」。


「當然有時候我還是會講自己的故事啦!我可以講自己的。」 自覺到能用什麼故事呼應空缺的情緒,是導演的練功,畫面以外的學習。觀察人觀察人的動機與狀態。才能適時給出自己的故事。更回扣建立屬於自己的養分,必須去接受發生的事情,接受生命生活無法事事如意,也因此更懂得把握當下,成為能同理他者的人。這是導演給演員的建議,也如而立書店希望大家一起練習的,好好聽別人說話,好好表達自己。只要有「我們」就是「社會」,而社會就是會有不同的聲音與立場存在,閱歷會使人成為更有彈性,願意調整,或是長成更篤定該如何活著的模樣。


過度用私人情緒去成全角色的眼淚,相對的是消耗表演者的內在。不過,也不是不行,總是有人很擅長這麼做。所以對於「好導演」的定義,君陽導演不下定義,而是認定只有整體團隊都在一定的舒適狀態,才能完成大家一起做的事情。



回應社會期待


談起自我對於導演的社會責任、標準,「能力越大,責任越大」還是有的道理。


可是,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嗎?導演是一個用戲劇影像說故事的存在,收到喜歡的劇本,湊齊當下最好的團隊。不是每一部戲都會被賦予高度關注,而一再受到關注時,依然回想自己的創作者自覺,不要背離,才能繼續前行。如最後導演提到越發好奇越發找到成就感。有時感到危險不安,是另外一種有趣。重複相同工作,那就試著讓它不無聊吧!我知道走在迷宮了,知道出口在,試錯都是體驗。體驗無非好壞,只有我們能否提煉結晶成為養分,往新的一天邁進。當下聽導演提起危險感時,想起#危岸有花 這首詩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。


最後誠摯感謝君陽導演在忙碌的後製階段給而立書店機會,來當第一場的講者,我和景惠為此開心又緊張。也謝謝參加者提了很多好問題,很抱歉時間有限無法全數回應。


君陽導演的分享,如同給了我們很多扇門,而開門去行動吧,就是自己的選擇。別忘了你是你選擇的總和,有意為之,無心之過,都是你。


期待導演的新作品!



主持|許景惠

梳化、攝影|李昕孟

文字後記|方億玲

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