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usebook60&
Restaurant
MENU
2023.12.29
講座活動

2023/12 寫作的文章架構|梁玉芳x江婉琦

「如果不知道什麼該是未來」第六講,走過訪談階段,我們邀請願景工程內容總監梁玉芳老師分享寫作的實務心法。和過往的活動不同,玉芳老師首先邀請聽眾分享來到現場的理由,揭開講座序幕。


有人好奇採訪後手上滿滿的素材,要如何整理成引人閱讀的文字;有人想了解如何透過架構安排,讓文章更活潑;也有人不免擔心,當自己認為重要的,和讀者關注的重點有出入,應該如何權衡。


由婉琦提出的大哉問則是:當知道「好文章」的架構公式後,我們是不是還可以繼續思考,實驗出除此之外更有趣的方法?


-


首先,玉芳老師提醒不要忽略選題與採訪的重要。報導的成敗大半取決於提筆前的思考與採訪。敏銳的報導者在採訪的當下,便大致掌握受訪者的回應有哪些亮點、哪些應適度捨去。同時,對受訪者所言不能盡信。


採訪時,玉芳老師會同步構思寫作大綱,規劃內容素材分配。最好在採訪階段建立貫穿故事的敘事軸線,或找到故事的核心人物,讓議題從人物身上開展。


採訪後,可以再次審視大綱,將素材安置在最合適的位置。素材揀選的判斷關鍵,「就是永遠放任何細節的時候都不要跑掉,永遠要回到你的問題意識去判斷。」


素材沒有絕對的整理方式。玉芳老師便大方承認自己沒有整理逐字稿的習慣,而是憑藉訪談當下全身的感知做紀錄。她也鼓勵寫作者不妨試著丟掉筆記,讓訪談後仍縈繞腦海的感受與細節引導寫作,因為那些眼神、氣味、手勢,都是最能感動人的關鍵。


-


具體而言,文章該如何佈局?玉芳老師提供《報導的技藝》一書中的技巧作參考。


第一階段,透過吸引人的開場,給讀者一個往下閱讀的理由。這個開場可以是簡要點出結論,也可以是細節的場景描繪,重要的是對 sense of drama 的掌握 「從寫作第一分鐘開始,就要認真講故事」否則讀者一旦離開,很難再有機會回頭。


第二階段,當讀者被吸引後,接下來要給出方向,讓讀者明白作者看見的問題是什麼?也就是說,要盡快點出文章的問題意識,讓讀者明白閱讀的目的地。


第三階段,對議題更深層的挖掘與解釋。可以從微觀的個案現場延伸到鉅觀的結構問題,玉芳老師以電影鏡頭比喻,透過 zoom in 到 zoom out 的遠近交錯,在個案經驗中穿插專家學者解釋,會讓文章更有節奏與層次。


最後,說服讀者以外,透過有韻味、頭尾呼應的結尾,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

玉芳老師也不忘提醒,寫作的公式終究是安全牌,而說故事的方法從來不只一種,多看、多聽他人的作品,是很好的學習方式。若期許感動人心,記得,在創作路上不要忘記思考新的形式可能。


【玉芳老師推薦報導/書單】


📌 美國人愛吃酪梨,墨西哥森林遭了殃/紐約時報中文網(開場場景的描繪)

📌 CLEANING UP AFTER THE DEAD/The Washington Post(報導架構案例)

📌我們一起坐在這裡的理由:台北車站移工群像/願景工程(報導架構實驗:圖文)

📌 The Tragedy in Small-Town China/The New York Times(報導架構實驗:多視角敘事)

📌 體檢行的正義 專題/願景工程

 

📖 《先讓英雄救貓咪》/雲夢千里(如何說好故事)

📖 《報導的技藝》/臉譜(文章架構安排)

📖 《第四版草稿》/麥田(訪談素材整理、coding)


🖊️而立x江婉琦:採訪編輯系列講座資訊🖊️

日  期|2023.10.27~2024.01.26/週五 19:30~21:00

地  點|書屋花甲x而立書店(捷運台電大樓站步行 5 分鐘)

人  數|每場限 35 人

費  用|每場次 350 元/人;當日店內購書享 8 折優惠

講座策畫|江婉琦/自由文字工作者,著有《移工怎麼都在直播》

回上一頁